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索蓉芝报道)7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主办的尉犁县“小石榴籽童心向党”主题研学团为期六天的乌鲁木齐研学活动圆满结束。来自尉犁县第一小学、第四小学、第五小学、第七小学、第八小学的各族学生,在书香墨韵、科技光影与山河人文的浸润中,完成了一次成长之旅。
7月18日,主题研学团的学生们在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展示自己的作品。王磊摄
研学首站走进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一本书的诞生”系列课程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在汉服古礼私塾课上,三年级学生如克亚·艾力克木穿上传统服饰,用毛笔临摹活字印刷字块时,举手提问:“古人没有打印机,怎么让更多人读到好书呀?”这个问题引发了一场关于文明传承的热烈讨论。而粮食画手工课上,孩子们用麦仁、绿豆拼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图案,则成为此次研学的难忘瞬间。
自治区科技馆的“火焰掌”实验台前,尉犁县第八小学的梅宸宇紧盯老师手中的火苗:“原来科学不是课本上的公式,是能亲手摸到的神奇!”从操控无人机穿越障碍,到观察机器狗跳舞,科技的魅力让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7月22日,主题研学团的学生们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合影留念。王磊摄
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的穹顶下,孩子们惊叹于现代建筑与传统纹样的完美融合;新疆野马古生态园里,汗血宝马的疾驰让他们直观感受到“速度与力量”的真正含义。
结营仪式上,孩子们用收集的博物馆书签、科技馆实验手册、天山天池鹅卵石,拼出了一幅“我们的新疆”立体地图,用稚嫩而真挚的方式诠释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包安明介绍,此次研学活动,通过“书香文化+现代科技+红色传承+自然生态”的多维度设计,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看到孩子们自发讨论‘如何让尉犁更美好’,就知道这次研学达到了‘行走的思政课’的初衷。”
返程火车上,如克亚木小心翼翼地把研学证书夹进课本,封面上写着:“回去要给爸妈讲这次的研学经历,还要好好学习,将来带他们去更远的地方。”孩子们心中悄然萌发的梦想,明亮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