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尉犁

尉犁棉花增产增收,背后藏着多少“算法”

发布日期:2025-11-09 11:38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打印 字体:【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杜建辉

11月5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团结镇西海子村的高标准农田里,一台六行自走式国产采棉机来回穿梭采棉。作为“国家级优质商品棉基地”和“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尉犁县近年来以科技为翼,通过品种改良、模式创新、全程机械化等举措,推动棉花产业实现产量、效益双提升。

11月5日,一台采棉机在尉犁县团结镇西海子村的高标准农田里作业。汪志鹏摄

在西海子村,种植大户叶育博的1200亩棉田今年喜获丰收。其中500亩棉田采用他创新的棉花与孜然套种模式,前期采收的孜然平均亩产97公斤,目前已完成采收的200亩棉花,平均亩产530公斤。“套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收入。”叶育博介绍,除了种植模式创新,科学的田间管理是增产的关键。他采用小流量滴灌技术进行水肥管理,每亩可节水30%以上,节肥率达20%,实现了节水节肥增效的良性循环。

今年7月底的持续高温,让不少棉田出现花蕾脱落、棉桃减产的情况,但叶育博的棉田却未受影响。针对老盐碱区地块特性,他提前补施有机碳源,有效调节了土壤碳氮比平衡,保障了棉花正常生长。

规模化种植中,科技的赋能效应更为突出。尉犁县众望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自主管理的20000多亩棉花,今年增收达300余万元。“过去种棉花要经历十多道人工工序,现在全程实现精准化管理、机械化操作。”合作社技术顾问郭世学介绍,依托轻简高效棉花栽培技术,从播种保苗、水肥一体化,到无人机防控、采收前株型调控,全流程都有科技护航。

此外,该合作社还推广应用了窄膜变宽膜、湿播变干播、常规密度变高密、化防变物防等多项新技术。经专家验收,合作社百余亩核心示范区籽棉单产达741.4公斤,千亩棉田籽棉单产达647.4公斤。新技术不仅让亩产提高15%以上,每亩还能节省人工和雾化成本200元左右,仅千亩棉田今年就节省成本30余万元。

科技赋能的背后,是尉犁县对棉花产业的系统布局。全县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余万亩,平均亩产量达461.5公斤。通过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尉犁县棉花生产科技含量持续提高,种植成本不断降低,目前已实现从播种到采收的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率达99%。

在种业振兴方面,尉犁县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棉花良种繁育基地23万亩,将棉花主打品种控制在3个以内,全疆棉种市场占有率突破20%,种业发展水平和生产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尉犁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付国梅说,尉犁县力争3年内建成国家区域性棉花良种繁育基地,持续推动棉花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现代化更高水平发展,全力打造尉犁原棉品牌,让科技赋能下的棉花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