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国网尉犁县供电公司:海鲈鱼跃出致富路

发布日期:2025-08-22 12:54 来源:尉犁零距离
打印 字体:【

“我们这里养鱼无需更换水源,种植蔬菜也不必施用肥料。不过,这种创新的生态养殖与种植模式对电力的需求相当高。感谢你们一次次上门检查,让我心里特别踏实。”8月19日,新疆罗布淖尔水产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欣璐,对国网巴州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巴州尉犁县的鲈鱼养殖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关键驱动力。今年3月,3万尾海鲈鱼苗从四川跨越三千公里,通过空运顺利抵达团结镇东海子村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盐碱水工厂化养殖合作研发基地,在智能化养殖池中欢快游弋,场面热闹非凡。这片占地16亩的工厂化养殖大棚,采用“鱼菜共生”这一新型复合耕作体系,以生态循环为显著特点,秉持资源互补共生的技术理念,将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通过精妙的生态设计紧密结合,促使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达成生态平衡关系,成功实现“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良性循环。其中,海鲈鱼养殖成为产业一大亮点,因其对水质含盐量适应性强,而本地水质盐度在千分之十左右,极为契合规模化养殖需求。棚内配备的智能化系统24小时实时监测水温、溶氧等水质指标,为海鲈鱼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据了解,该绿色循环系统中的鱼池供氧、水循环等关键环节,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作为“鱼菜共生”系统,尤其是海鲈鱼养殖的“动力密码”,稳定的电压、充足的电能是农户走向“致富路”的重要能源保障。随着海鲈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对电力的依赖程度愈发明显,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该公司负责人李欣璐透露,目前共养殖了5个池子的鱼苗,每个池子约有6000尾鱼。基地创新采用碱水工厂化与高密度养殖相结合的先进模式,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优势显著。它最大限度地突破了自然环境的限制,通过精准控温、高效水质净化等技术手段,成功将鱼苗的上市时间缩短了20%。预计这批鱼苗在10月中旬即可上市售卖,单个鱼池产量可达6吨左右,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菜篮子”工程一头连接着民众的日常饮食,另一头则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国网巴州供电公司依托“菜篮子”工程的建设,充分发挥“电力守护者”的关键作用,组织员工全力确保以海鲈鱼养殖为重点的“鱼菜共生”养殖大棚的电力供应稳定可靠。主动与项目负责人深入沟通,全面了解用电需求,并对大棚内的电力设施展开了详尽的检查与维护;加强对养殖基地相关线路和用电设备的巡查和温度监测,全力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主动将服务前移,为农户开通了“助农绿色通道”,提供全天候的用电咨询服务,并以技术支持精准助力“智慧农业”设施的建设;积极向周边农户普及用电安全知识,提供节能建议,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利用电力资源,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为海鲈鱼养殖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电力支持。

目前,海鲈鱼养殖项目二期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届时,项目将重点养殖银鲈、帝王蟹等高端品种,年产量有望突破36吨。尤为关键的是,二期引入的物联网管理系统作为养殖“智慧中枢”,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持续有着严苛要求。国网巴州供电公司将以稳定可靠的电能支撑物联网管理系统高效运转,为养殖产业智能化、规模化升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