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木库里沙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漠,流沙之下,暗涌着阿尔金山和昆仑山冰雪消融的细流,在少有的骤雨后,沿着新月状沙丘汇聚着片刻的沙间湖。其中,两湾湖水,一道沙梁,幻化成神奇的沙漠之狐面孔,这便是获得“瞰世界·第八届(2022)中国无人机影像大赛”“年度图片”大奖的作品《沙狐之眼》,它的作者是来自尉犁县的摄影师王汉冰。
在业界,王汉冰被称为“胡杨王”,20多年来,他用镜头记录着沙漠胡杨的壮美,用影像凝固对家乡的爱,在方寸之间延续着亘古不变的乡情,更让家乡成为他人眼里的“诗和远方”。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汉冰老师,了解《沙狐之眼》背后的故事。
记者:王老师,您好,请您给我们讲述一下《沙狐之眼》的创作经过?
王汉冰:你好,这幅《沙狐之眼》拍摄于今年的7月份,拍摄地点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库木库里沙漠,库木库里沙漠是高原沙漠,海拔在40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漠。当时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是沙漠的雨季,几场雨过后在沙漠的洼地形成了很多一汪一汪的湖水。沙漠中的水面非常壮观,我在用无人机飞行的时候发现了两个像眼睛一样的湖水,通过调整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我发现像狐狸眼睛一样,我就慢慢的构图拍摄了这幅作品,在沙漠中有水就很神奇,像狐狸眼睛一样的一汪水显得更神奇,感谢大自然带给我们这么多美丽壮观的图案和自然景色。
记者:您以前也有很多作品获奖,这次得知获奖时,您是什么样的心情?
王汉冰:我也没想到能获得大奖,又被这么多的媒体转载,确实心里很高兴,我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关注,也给我今后的创作带来新的动力。
我也获得了很多国家级、自治区级的大奖,出版了九本画册《胡杨》《画艺胡杨》《黑白胡杨》《天地胡杨》等等,我自己也是不断地在积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去创作,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去总结,理清今后的创作新思路。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摄影的?您的摄影之路是怎样的?
王汉冰:我从小喜欢美术,在新疆林业学校毕业以后分到学校当了七年的美术老师,在当老师期间,经常拿起相机拍一些旅游纪念照、单位的宣传照片。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拍,一段时间后就慢慢有了目标。1995年,我就到新疆艺术学院进修了两年摄影。毕业以后,我又回到家乡,开始有目的有主题地去拍摄。
因为我们尉犁县胡杨非常多,每到秋季,全国各地很多摄影家都来拍胡杨。我当时就想我家就在尉犁县,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也去拍胡杨。慢慢地拍着拍着,我就对胡杨产生了情感。我觉得胡杨的生命力非常强大,素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三千年美誉,它耐干旱、耐盐碱、耐高温及耐严寒,生命力很顽强,就像沙漠里的一面生命旗帜,所以我经常在拍摄的时候被胡杨感动,了解越多,这种情感越深。
记者:您的摄影作品的构图、角度充满新意,您是如何进行创作的?
王汉冰:比方说,我在拍一个胡杨的时候,我可能会围绕胡杨树先转两圈,看一看哪个角度好,然后就去拍,而且还利用不同的光线,不同的时机去拍胡杨。
大家知道每一门艺术都需要创新,摄影也一样。我在拍胡杨的过程中也不断在积累探索再创新。比方说我最早拍的是纪实类的胡杨,就是表现胡杨的春夏秋冬、生存环境等等;后来我就拍画艺胡杨,利用我所学的美术知识,把胡杨拍成油画、国画、版画等等形式;再后来我又拍摄了纯黑白的、没有色彩的胡杨,它更能表现枯死胡杨的那种精神和不屈的状态。
现在,我有很多作品是用无人机航拍的视角来拍胡杨,航拍的视角又带来新的创作动力和创作源泉。尤其是在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几棵绿色的胡杨点缀在上面,从航拍的角度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其实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就跟胡杨一样,尤其像我们新疆的各族人民,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坚守着家园,我觉得每个新疆人都是一棵胡杨。
记者: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述一些特别难忘的创作经历?
王汉冰:在拍摄过程中有很多难忘的经历。比方说我们在沙漠中迷路,车陷在沙漠中,翻车等等。我们在拍摄中经常是风餐露宿、早出晚归。因为沙漠离家比较远,为了捕捉好的光线,有时候带着干粮、睡袋、帐篷直接睡在沙漠中,当然拍摄的经过是非常艰苦的,但是对我们来说都不足为奇,因为喜欢也就无所谓了。
记者:您能不能从一个摄影师的角度,来谈一下如何更好地创作作品?
王汉冰:摄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是会按相机快门就行,它包含对事物的认识,包括光圈、构图、色彩等,其实一个作品就是一个人的综合体现。我常常在拍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想法、新的理念,所以不断的在拍,不断的在总结,又不断的再学习、再总结、再实践,也希望为自己的摄影生涯画一个圆满的答案。
记者: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20多年来一直坚持摄影创作的动力是什么?
王汉冰:其实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从热爱开始的,只要你能坚持,必定会有收获的。摄影也是一样,由于发自内心的热爱,坚持了20多年,我觉得热爱是最重要的。
记者:下一步,您有什么创作计划?
王汉冰:还要继续拍胡杨,把它当作一件工程长期地拍下去。我从小生在这、长在这,非常喜欢这片土地,我希望通过我手中的相机,把家乡的大美风光、人文风情、美食等等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来尉犁旅游观光。
采访手记:
阴天,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连绵沙丘愈显朦胧和深沉,以天为幕布,流沙为舞台,我们的采访,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徐徐展开。
摄影师的存在,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为诗意的一面,他们倾尽所有激情和心力,都只为发现并定格心中的美。在与王汉冰交谈的过程中,他毫不掩饰地表达着对摄影的热爱,让人不禁感慨,这世上最美好的事之一,就是拥有热爱。
当下,是一个全民记录的时代。在尉犁,既有王汉冰这样专业的记录者,也涌现出了“灰太狼的羊”“疆域阿力木”这样爆火的自媒体创作者。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见证着、传播着尉犁瑰丽壮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的资源物产,悠久浓厚的文化底蕴,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这样的情怀,也离不开对脚下土地发自内心的热爱。
相信热爱可抵胡杨不朽大漠苍凉,愿你我都能保持热爱,奔赴每一场山海!